這幾天,您看新聞了嗎?或討論了哪些話題?是透過臉書(Facebook)?還是報紙電視?
依據今年7月份PewResearch公布的調查結果,美國有63%的臉書用戶,表示他們會從臉書上面獲取新聞資訊,Twitter用戶同樣也有63%;非常有趣的是:前者喜歡透過臉書聊政治,發表對於時事的評論。
在台灣,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在今年6月也有調查報告指出,約有超過七成的網友會透過電腦(網路)獲取新聞資訊,近六成網友會使用行動裝置(平板電腦、智慧型手機)看新聞;而在【入口網站新聞頻道】當中,則以Yahoo奇摩新聞造訪率最高。
透過臉書、行動裝置看新聞的比例,只怕會越來越高。因而各家媒體在臉書上成立的粉絲專頁,便如雨後春筍般急速成長。其中規模、粉絲數與瀏覽量最大的,按照【資策會】在2013年,針對包含服務業、金融業及製造業等在內,粉絲人數達3萬人,規模較具高社群影響力之【企業臉書粉絲團】評選的結果,以及socialbakers,近期對台灣臉書粉絲專頁的調查統計,【Yahoo奇摩新聞臉書粉絲專頁】,應可列為新聞類榜首。其他由傳統紙媒如蘋果日報、中時電子報、聯合報、自由時報所成立的粉絲團,其競爭力亦不容小歔。
在多家媒體競相成立臉書粉絲團,企圖囊括更多的瀏覽量與點閱數之際,新聞內容在臉書上要如何呈現,才能攫獲閱聽人的目光,甚至可以引發討論,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。當然,按照新聞教科書,新聞本身的話題性、時效性、趣味性…….對新聞價值的影響,都很重要;但社群媒介的傳播型態,卻大大不同於傳統大眾傳播模式的報紙電視,而是以【群我傳播】(MassPersonal Communication)的形式進行的。以臉書為例,新聞訊息映入眼簾的優先順序,以及對於新聞訊息重要性的感覺,可能不一定完全按照傳統的新聞價值來走,反倒端視使用者朋友的點閱、按讚、回應或分享程度而定。
重點在於,為了營造那種【對話】的氛圍,透過臉書、Twitter負載的新聞,必然要加上一小段社群小編的【引言】,除了破題,主要當然希望能達到兼顧刺激吸睛、點閱、分享回應等目的。這種有別於傳統媒體的【社群式新聞】:透過社群媒介【餵食】新聞訊息給閱聽人的呈現方式,眼下早已屢見不鮮,也許,報老闆還以此考核小編能力和業績。
是故,傳統的新聞價值不是不重要,還必須加上些催化劑,才會有更多人看。但只【看看】是不夠的,必須同時引起廣泛討論,新聞瀏覽量和點閱數方可源源不絕,乃網路媒體經營的鐵律。至於怎麼知道新聞有沒有人看?目前大數據概念當道,網路技術進步,媒體的流量與點閱情形,均可充分掌握並化為數據;然除了敘述性的資料分布,將資料分布【視覺化】,以及結果所能呈現的【關係】,卻更為珍貴。社群媒介新聞的推播,無庸置疑,【關係】乃首要也是必要之考量。
前兩天,有個市長讚嘆上週【波卡事件】是一次厲害的商業行銷案例,而事件本身確實引發爭議。剛好藉此機會,檢視一下重要的新聞粉絲團,在【波卡事件】的新聞呈現,以及討論的程度,是否如他所說這般【有夠厲害】。
我以Microsoft(微軟)與美國頂尖大學合作開發,可外掛在Excel(限2007以後版本),專事【社會網絡分析】(Social Network Analysis, SNA)的免費軟體NodeXL,來擷取包括Yahoo奇摩新聞、蘋果日報、中時電子報、聯合新聞網、自由時報等臉書粉絲專頁,近一週(20150824-0830)的貼文、使用者資訊,並據以檢視其所構連的網絡關係。
以下是主要的發現:
一、【波卡】鮮度夠:名列留言排序前茅:
由於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流量較大,新聞更迭頻繁,因此資料有兩筆。從各家粉絲團新聞貼文、網友留言數量的統計可發現,純以話題性、爭議度來看,【波卡】事件的新聞性十足,果真引發網友熱烈留言討論,五家粉絲團一週間貼文網友留言數排名,全數進榜。同時,從衡量社會網絡【節點】(Node)與鄰點之間,相互聯繫角色重要性的【中介中心度(參與中間度)】(Betweenness Centrality)數值,亦可看出【波卡】相關新聞引發網友留言討論的能量所在。






二、【波卡】話題強:延續網友反覆討論:
儘管發言情形踴躍,透過Yahoo奇摩新聞一週間的社會網絡關係圖,可以發現絕大多數屬於單次留言(淺藍色),會留言兩次(含)以上(淺綠色),甚至七次(含)以上者(黑色),皆占少數。因此,我將留言七次以下的節點(帳號)篩選掉以後,發現留言數前六名的貼文,僅剩下四則;經比較在網絡圖的區位、連結數(edge)與中介中心度,最能延續網友反覆討論的貼文,一則為洪秀柱相關新聞,另一則仍為【波卡】。由此推斷,【波卡】的話題延燒效果頗佳。

三、【重鹹】的【前菜】:社群新聞的不歸路?
臉書粉絲團,一直是【社群編輯】(臉書小編)的生死競技場。網路上教導小編如何增加點閱、按讚、留言、分享數的秘訣密殺技隨處可見。但是,當社群新聞也必須淪如【內容農場】般,只是一味追求流量轉換的數字,不惜譁眾取寵、模糊失真,且將此視為業界必要之惡,就是值得注意的警訊。
從統計表格,不難看出表列的新聞標題,絕大多數夾帶了臉書小編的【前菜】,口味還很【重鹹】,用以【餵食】閱聽人,打開新聞的【胃口】。何以【重鹹】?檢視這些【前菜】內容,使用大量疑問句與感嘆符號有之,語氣針鋒相對有之,語焉不詳亦有之;換句話說,【主菜】固然好吃(也許難吃),更需要刺激性的開胃菜,以備後面再吃得更多,吃得更久。長期下來,閱聽人的胃口養壞了,數字下降主管跳腳,只能口味一再加重,變成惡性循環。
【波卡】就新聞價值,無庸置疑其本質(適不適合)爭議性很高,從任何角度均可招致熱烈討論,民主社會,多元意見,自有公論。以此反覘,臉書小編的【前菜】,無所不用其極想提高目光數字,本意良善;但若必須犧牲新聞訊息的原貌,刻意曲解內容,甚至捏造、欺騙,我認為,最後失去的,將會是人們對媒體、記者的信任與尊敬。
後記:
一、有關於臉書上的新聞【前菜】,是否對閱聽人產生了【框架效應】?很有趣,值得後續進一步觀察與驗證。
二、NodeXL著重在網絡關係的探討,而網絡關係又與每個【節點】(vertex)和【線段】(edge)密不可分,基於隱私權與研究倫理層面的考量,有關使用者節點的描述(例如帳號名稱)、特質、重要性等資訊,不便公開述及。
三、文末,我還是必須強調,只討論到【波卡】究竟【好不好吃】的範圍;至於它【該不該吃】,那又是另一段話了。
#臉書 #社群媒介 #社群大數據 #大數據 #社群巨量資料 #社會網絡 #社會網絡分析 #臉書新聞 #社群新聞 #群我傳播 #臉書粉絲專頁 #臉書粉絲團 #Yahoo奇摩新聞 #蘋果日報 #中時電子報 #聯合新聞網 #自由時報 #波多野結衣 #波卡 #facebook #fanpagges #social media #big data #data analysis #social network #SNA #social network analysis #masspersonal communication #NodeXL #Excel #data mining
在〈臉書新聞觀察:【波卡】真好吃?更看怎麼餵!社群大數據_社會網絡分析(SNA)_社群新聞_大數據〉中有 6 則留言
請問您是用須付費的nodexl pro版本抓資料的嗎?
我下載的免費版(nodexl basic)似乎沒有這功能
哈囉!寫作這篇時,我與您同樣是使用免費版本,差別在於”social network importer for NodeXL”的安裝,也就是說,您除了安裝NodeXL外,必須要再安裝”social network importer for NodeXL”這個外掛程式,否則就只能探討E-mail、Twitter、YouTube的Social Network了。您可前往social network importer for NodeXL的網址:http://socialnetimporter.codeplex.com/。若還有操作上的問題,歡迎您繼續提出。
你好~
我想請問一下有關social network importer for NodeXL安裝的步驟,因為我照著網路上的步驟,似乎無法安裝,所以想請問一下應該要怎麼安裝。
謝謝
Nodexl在去年把匯入第三方工具的功能改掉了,所以除非是改版之前的安裝檔,不然在import第三方工具時,第三個選項是不能打勾的。
是的!我最近也發現到這個變化。不過social network importer for NodeXL這個臉書專用外掛程式,改版前可以自由切換版本(本文是採用1.9.3),改版後就不行了,不過還是可以透過手動方式更改版本(例如在2.0與1.9.3之間切換,但必須複製4個dll檔案再貼到plug-in資料夾)。
哈囉!首先,您的電腦必須具備window 7含以上作業系統(XP已經拖不動了),且您的Excel必須是2007含以上版本,才可安裝NodeXL這個Excel的外掛程式。第二,NodeXL原本只內建e-mail、Twitter、YouTube、flickr的分析選項,若要分析臉書,還必須另外再安裝social network importer for NodeXL這個外掛程式,才可抓取並分析臉書的資料。我已使用NodeXL近三年的時間,坦白說,畢竟是免費軟體,的確有些地方不是盡如人意,我也從中學習一些克服障礙的方法,尤其是近期他們(NodeXL)正在推廣Pro版,把很多以前可以使用的功能都逐漸封鎖或取消了,因為他們基金會需要經費運作。不知道您是哪一個階段出現問題,或許您後續可以再說得詳細些?